华北日报
您的位置:主页 > 美食 > 文章正文

做外卖的凭什么不能学习海底捞?

海底捞的速度与激情。

去年,头条君从自己亲身体验,写了篇《逃离海底捞,有多难?》,以海底捞上市招股书透露的门店选址数密码,分析了吃货们为何愿意等上几小时,成为它家的第5桌客人。

去吃海底捞,就得等位,早已是饭圈不争的事实。可等了近500个日夜后,我们发现:这个事实,渐渐模糊起来了。

从前,坐标广州天河CBD,方圆十里,能瞅见海底捞的地儿只有体育西中石化大厦。而今,中石化往北2公里有海底捞中泰广场店,往东南2.5公里有海底捞颐高数码广场店。

天河路多了几家海底捞,何必单恋中石化。这略带戏谑的场景,是海底捞上市以来,门店疯狂扩张的缩影之一。

截至今年上半年,海底捞门店总数达593家,比去年底增加了130家,同比增速超70%。这些离消费人群越来越近的新店,或是存量区域的“补充型”门店,亦或是增量区域的“扩张型”门店。

正如其财报所说,“提高餐厅密度,拓展覆盖区域”。

做外卖的凭什么不能学习海底捞?

但背后的拓店“小算盘”是如何打的?海底捞“等位神话”能否继续?

为弄清楚这些问题,采集并分析了其内地589家门店数据(截至2019年10月底,统计自海底捞官网及微信公众号)。

一线“加密”,今日新闻,瞄准不想等的那波人  

1994年,海底捞诞生于四川省简阳市,随后“北上”,在西安、郑州度过培育期。

十年后正式入侵一线市场,先后进驻北京、上海,接着“以点带面”,拓展天津(华北)以及江苏浙江等地(华东)。直至2011年,才开始从深圳试水珠三角。

经过15年沉淀,目前,北京、上海是海底捞国内门店数排前二的城市,分别有54家、51家,紧随其后的深圳有35家,而广州则排在第7位,为20家。

做外卖的凭什么不能学习海底捞?

根据赢商大数据显示,海底捞一线门店选址以购物中心(99家)为主,写字楼/园区、住宅区场景下的门店在增多,分别有28家、15家。

做外卖的凭什么不能学习海底捞?

商圈选择上,区域商圈门店远多于市级商圈,且分布范围广,还有46%门店不在赢商网划定商圈内,与低线城市存在不同。

依靠发达的轨道交通,往租金成本低、流入人口的城市次中心或郊区拓展,是当下海底捞一线“加密”可见路径之一。

于是,在上海的外环外、北京六环外地铁站附近,或是广州的白云新城、番禺广场,见到海底捞的身影也是常事。

做外卖的凭什么不能学习海底捞?

海底捞上海门店分布

在新区截获新客流外,海底捞的一线“加密”法还应用在人口密度大、流动人口多或者商业足够发达的区域。

这里瞄准的不是新客流,而是通过缩短新旧门店距离,以最大程度承接住旧门店外溢的客人。
这时,海底捞会打破传统“安全距离”。一般而言,餐饮线下门店辐射范围大约一公里,加上外卖是三公里。

因此,上述广州天河区中石化大厦店附近两家门店,距离均在3公里以内。此种加密逻辑,在门店最密集的北京朝阳区表现更加明显。

做外卖的凭什么不能学习海底捞?

做外卖的凭什么不能学习海底捞?

三里屯店、中骏世界城店与复兴国际中心店,坐拥三里屯、朝外两大市级商圈,工作日和节假日流动人口均超15万人次,三家门店之间距离不到1公里。

新区“填空”、老区“补位”这些通用法则外,目前海底捞在一线拓店棋局,今日新闻,也呈现出城市间的差异。

很明显,当下海底捞的一线中心落在北上深,而广州的门店数远远落后,且比西安、郑州还少。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:

外来人口数不及北上深,粤式火锅占主导  

根据公开数据,2018年北京、上海、深圳外来常住人口分别为764.6万、976.2万、806.3万,而广州只有仅有562.8万,差距明显。

一般而言,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,饮食口味相对多元,会淡化地域性菜系跨区域拓展的局限。更多五湖四海的人聚集,为海底捞在北上深留下了足够的拓展空间,且广州被粤式火锅主导江湖,地位难以撼动。

根据美团数据,2018年中至2019年,粤系火锅店增长率达到71.9%,明显高于其他品类火锅。

拓展时间晚,扎根时间短  

说点什么吧
  • 全部评论(0
    还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特别提醒:《华北日报》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。